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你買梨,我捐款!」 果園送愛助脊損人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你買梨,我捐款!」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會員多半都重殘,且經濟情況不佳,募款不易,三星鄉日新豐果園主人翁松根得知,在今年上將梨產季推出「你買梨,我捐款」的愛心活動,只要買1箱梨子,他就捐100元幫助脊髓損傷會員。
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成立20周年,現有130多名會員,「因為脊髓受損,傷勢都特別嚴重。」創會會長易光明說,9成以上會員都靠輪椅行動,他們多半是發生車禍、意外或病變,造成下肢癱瘓。
因為行動不便,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經費來源不易,很難像其他弱勢團體辦活動募款,三星鄉日新豐上將梨果園梨農翁松根,主動推出愛心募款活動,邀消費者一起做公益。
「農民也是弱勢,我深刻體認過。」翁松根種梨30多年,覺得農民也和身障者一樣,是社會的弱勢,務農雖然辛苦,但他一直很感恩曾幫助過他的人,也很謝謝消費者和認養梨樹民眾的支持;所以當他知道脊髓損傷協會的狀況後,決定推出「你買梨,我捐款」,每賣1盒梨就捐100元,帶動消費者一起為弱勢團體付出愛心。
日新豐上將梨園今年有150棵梨樹被認養,認養民眾從接枝、施肥、除草、疏果和採果等過程都可參與,果園整理得十分整齊,有如公園一般,脊髓損傷協會理事長游傑志第一次進入梨園,翁松根也陪他邊參觀邊解說上將梨生長的過程。
「你買梨,我捐款!」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會員多半都重殘,且經濟情況不佳,募款不易,三星鄉日新豐果園主人翁松根得知,在今年上將梨產季推出「你買梨,我捐款」的愛心活動,只要買1箱梨子,他就捐100元幫助脊髓損傷會員。
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成立20周年,現有130多名會員,「因為脊髓受損,傷勢都特別嚴重。」創會會長易光明說,9成以上會員都靠輪椅行動,他們多半是發生車禍、意外或病變,造成下肢癱瘓。
因為行動不便,宜蘭縣脊髓損傷協會經費來源不易,很難像其他弱勢團體辦活動募款,三星鄉日新豐上將梨果園梨農翁松根,主動推出愛心募款活動,邀消費者一起做公益。
「農民也是弱勢,我深刻體認過。」翁松根種梨30多年,覺得農民也和身障者一樣,是社會的弱勢,務農雖然辛苦,但他一直很感恩曾幫助過他的人,也很謝謝消費者和認養梨樹民眾的支持;所以當他知道脊髓損傷協會的狀況後,決定推出「你買梨,我捐款」,每賣1盒梨就捐100元,帶動消費者一起為弱勢團體付出愛心。
日新豐上將梨園今年有150棵梨樹被認養,認養民眾從接枝、施肥、除草、疏果和採果等過程都可參與,果園整理得十分整齊,有如公園一般,脊髓損傷協會理事長游傑志第一次進入梨園,翁松根也陪他邊參觀邊解說上將梨生長的過程。
被列耕作困難區 農盼補助別費
@聯合報 記者曾增勳/大園報導
大園區台61線沿海農民最近收到被剔除一期休耕停灌補助公文,許多農民憂心領不到8萬5000元休耕停灌補助金,立委廖正井昨天邀集協調後決議,因農民不清楚列入耕作困難區,今年仍依休耕停灌補助,是否列耕作困難區由市府重新會勘認定。
農委會、桃園農田水利會近日行文將大園沿海台61線道以西46公頃農地,列為耕作困難農地、不得申辦一期休耕停灌補償,引起當地大批農民擔心,紛紛陳情求助廖正井開會協商。
來自大園區圳頭、竹圍、沙崙各里沿海農民50多人紛紛表示,已投入翻耕農地及栽種綠肥,每公頃已花成本約1萬2000元,如今臨時來文將農地剔除休耕停灌補助8萬5000元,農民權益受損怎麼辦?
農糧署組長蘇宗振說,兩年前就發文桃園市府會勘,發現桃園很多農地沒有水源、水路,列入耕作困難區的農民不必種綠肥,可兩期申請休耕補助,每期3萬4000元,翻耕還可申請補助6000元,對農民較有利。
農民紛紛表示根本不知道農地被列耕作困難區,擔心今年已花成本權益受損。市議員徐其萬表示,鄉親不了解政策,擔心申請休耕停灌,未來權益又受損,陷入兩難,建議今年依休耕停灌補助,明年再納入耕作困難區補助,獲農民認同。
廖正井最後決議,沿海農地無水路,未來非耕作困難區一期耕作僅補助4萬5000元,若耕作困難區卻可領取7萬4000元較有利,必須考慮農民不清楚規定,請市府會同農糧署專案會勘決定是否列耕作困難區,今年仍依休耕停灌補助8萬5000元,未來尋求困難區農地自特定農業區解編。
大園區台61線沿海農民最近收到被剔除一期休耕停灌補助公文,許多農民憂心領不到8萬5000元休耕停灌補助金,立委廖正井昨天邀集協調後決議,因農民不清楚列入耕作困難區,今年仍依休耕停灌補助,是否列耕作困難區由市府重新會勘認定。
農委會、桃園農田水利會近日行文將大園沿海台61線道以西46公頃農地,列為耕作困難農地、不得申辦一期休耕停灌補償,引起當地大批農民擔心,紛紛陳情求助廖正井開會協商。
來自大園區圳頭、竹圍、沙崙各里沿海農民50多人紛紛表示,已投入翻耕農地及栽種綠肥,每公頃已花成本約1萬2000元,如今臨時來文將農地剔除休耕停灌補助8萬5000元,農民權益受損怎麼辦?
農糧署組長蘇宗振說,兩年前就發文桃園市府會勘,發現桃園很多農地沒有水源、水路,列入耕作困難區的農民不必種綠肥,可兩期申請休耕補助,每期3萬4000元,翻耕還可申請補助6000元,對農民較有利。
農民紛紛表示根本不知道農地被列耕作困難區,擔心今年已花成本權益受損。市議員徐其萬表示,鄉親不了解政策,擔心申請休耕停灌,未來權益又受損,陷入兩難,建議今年依休耕停灌補助,明年再納入耕作困難區補助,獲農民認同。
廖正井最後決議,沿海農地無水路,未來非耕作困難區一期耕作僅補助4萬5000元,若耕作困難區卻可領取7萬4000元較有利,必須考慮農民不清楚規定,請市府會同農糧署專案會勘決定是否列耕作困難區,今年仍依休耕停灌補助8萬5000元,未來尋求困難區農地自特定農業區解編。
遏止農地種電亂象 陳保基:若無農業經營,將撤銷發電許可
@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繼日前拋出整頓農舍亂象的修法提議後,針對近年在中南部地區出現的農地種電亂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公開宣示「農地種電」必須結合農業經營,不能只種電賣電,他已在全國農業首長會議上要求各縣市嚴加查核,若發現農地上的農業設施沒有農業經營,只靠發電賣電營收,將撤銷該綠能設施在「非都市土地的設施容許使用許可」,終止發電。
2013年10月,農委會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於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的綠能設施之後,短短不到兩年內,打著「農地種電」旗號的光電大棚,在中南部農業區如雨後春筍冒出。許多光電大棚佔據優良農地未從事農業經營,只靠太陽能發電銷售給台電賺取收入,不但引發「假農業真種電」的爭議,也排擠真正務農者的農地需求。
上下游新聞去年11月揭露農地種電的亂象後,農委會經過半年多的檢討,決定進行整頓。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應邀上「行政院開麥啦」與網友座談時強調,農委會只允許實際農業經營結合太陽能綠能發電,例如禽畜舍上裝設太陽光電板較無爭議,但溫室要附屬綠能發電設備,業者必須證明不能影響作物生長,這部分農委會已要求地方政府面對業者提出申請時,從嚴審核。
對於毫無農業經營事實的「農地種電」亂象,陳保基則強調已在全國農業首長會議中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稽查,若該農業設施只種電而無農業經營,地方政府可撤銷該農業設施「在非都市土地的設施容許使用許可」,間接禁止綠能業者利用優良農地種電賣電。
不過陳保基也表示,對於嚴重地層下陷地區或受污染農地等區位,因考量水源供應侷限,或農業生產行為受限於外部環境因素無法農耕,導致農民的農業收益相對較低時,這類農地進行種電時,可不必結合農業經營。粗估這類農地面積合計約1400公頃。
農委會指出,因部分能源業者曲解農地種電政策,誤導農民所興建的農業設施可不供農業使用,而以架設光電設施為主,對此農委會再次重申附屬綠能設施不得影響農業經營,並發函各縣市政府強化農業設施應作農業使用的審查流程,以遏止有「假農業經營之名,行種電之實」的情形發生。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繼日前拋出整頓農舍亂象的修法提議後,針對近年在中南部地區出現的農地種電亂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公開宣示「農地種電」必須結合農業經營,不能只種電賣電,他已在全國農業首長會議上要求各縣市嚴加查核,若發現農地上的農業設施沒有農業經營,只靠發電賣電營收,將撤銷該綠能設施在「非都市土地的設施容許使用許可」,終止發電。
2013年10月,農委會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放寬於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的農業生產設施可以申設附屬的綠能設施之後,短短不到兩年內,打著「農地種電」旗號的光電大棚,在中南部農業區如雨後春筍冒出。許多光電大棚佔據優良農地未從事農業經營,只靠太陽能發電銷售給台電賺取收入,不但引發「假農業真種電」的爭議,也排擠真正務農者的農地需求。
上下游新聞去年11月揭露農地種電的亂象後,農委會經過半年多的檢討,決定進行整頓。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應邀上「行政院開麥啦」與網友座談時強調,農委會只允許實際農業經營結合太陽能綠能發電,例如禽畜舍上裝設太陽光電板較無爭議,但溫室要附屬綠能發電設備,業者必須證明不能影響作物生長,這部分農委會已要求地方政府面對業者提出申請時,從嚴審核。
對於毫無農業經營事實的「農地種電」亂象,陳保基則強調已在全國農業首長會議中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稽查,若該農業設施只種電而無農業經營,地方政府可撤銷該農業設施「在非都市土地的設施容許使用許可」,間接禁止綠能業者利用優良農地種電賣電。
不過陳保基也表示,對於嚴重地層下陷地區或受污染農地等區位,因考量水源供應侷限,或農業生產行為受限於外部環境因素無法農耕,導致農民的農業收益相對較低時,這類農地進行種電時,可不必結合農業經營。粗估這類農地面積合計約1400公頃。
農委會指出,因部分能源業者曲解農地種電政策,誤導農民所興建的農業設施可不供農業使用,而以架設光電設施為主,對此農委會再次重申附屬綠能設施不得影響農業經營,並發函各縣市政府強化農業設施應作農業使用的審查流程,以遏止有「假農業經營之名,行種電之實」的情形發生。
嫁接繁殖油茶苗 石岡梨農培育有成
【李新隆 台中石岡/客家電視台/奇摩新聞】
受到毒油事件的影響,苦茶油反倒熱賣,也因此種油茶樹的人愈來愈多,在台中石岡有梨農利用嫁接方式繁殖油茶苗,能縮短種植時間,更可增加產量。
用已發芽的油茶籽作為砧木,接上精挑精選的油茶母株,然後種在培育箱中等待成長,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是農民花了快3年研究,才有這樣的成果。
農民 廖女士:「就好像是做手工藝而已,就像你做勞作的心態下去做,就會很舒服。」
農民 黃德雄:「扦插或是嫁接,都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能夠保留,選出來好的品種,就是產量高、皮又薄、抗病能力也高。」
以往種植油茶樹都是直接用種子培育成幼苗,雖然簡單卻容易變種,產量也不穩定,更要6、7年才會結果,而嫁接不僅時間縮短了,至少2年以上,選擇優良的母株,更可提高產量。
農民 蘇光明:「我們選了很好的品種,一棵的產量,希望能有20公斤(籽),一分地來說,產量可以到160公斤的油,所以產量非常高。」
農民表示,因受到毒油事件影響,現在有很多檳榔農改種油茶樹,不只政府有補助,油茶籽的收入也比檳榔還要高,而且是健康的食用油,讓苦茶油成為了油安風暴之後的新商機。
受到毒油事件的影響,苦茶油反倒熱賣,也因此種油茶樹的人愈來愈多,在台中石岡有梨農利用嫁接方式繁殖油茶苗,能縮短種植時間,更可增加產量。
用已發芽的油茶籽作為砧木,接上精挑精選的油茶母株,然後種在培育箱中等待成長,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是農民花了快3年研究,才有這樣的成果。
農民 廖女士:「就好像是做手工藝而已,就像你做勞作的心態下去做,就會很舒服。」
農民 黃德雄:「扦插或是嫁接,都是無性繁殖,無性繁殖能夠保留,選出來好的品種,就是產量高、皮又薄、抗病能力也高。」
以往種植油茶樹都是直接用種子培育成幼苗,雖然簡單卻容易變種,產量也不穩定,更要6、7年才會結果,而嫁接不僅時間縮短了,至少2年以上,選擇優良的母株,更可提高產量。
農民 蘇光明:「我們選了很好的品種,一棵的產量,希望能有20公斤(籽),一分地來說,產量可以到160公斤的油,所以產量非常高。」
農民表示,因受到毒油事件影響,現在有很多檳榔農改種油茶樹,不只政府有補助,油茶籽的收入也比檳榔還要高,而且是健康的食用油,讓苦茶油成為了油安風暴之後的新商機。
漂浪島嶼:離島的農地開發問題
@蘋果日報
台灣農地買賣開發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但是台灣諸多離島的農地買賣開發問題,拜觀光熱潮,其實也相當嚴重,更因為生活區域與生態區域十分接近,形成不為人注意的巨大危害,甚至造成土地開發,破壞地景風貌與生態環境,形成殺雞取卵的短視旅遊觀,對於小小島嶼產生嚴重衝擊。
台灣的離島,原本多數以漁業為主,農業為輔,聚落多半是集村式居住,隨著農漁業沒落後,人口外流,形成荒村。但是至今,卻在觀光業發展後,開始發展觀光產業,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不斷擴張民宿、旅店等旅遊設施,形成新一波的離島土地開發問題。
十多年前,澎湖一些新興民宿正在興起,當時澎湖旅遊集中住馬公,在馬公以外興建民宿,相當有風險。當時一位民宿主人就指出,離島交通不便,多為團進團出,集中住旅館,經營民宿搶散客,常常是做二休五,作週五週六,休週一到週四,不安定性很高。所以,十多年前,澎湖經營民宿,知名的幾家,用手指可以數出,多數位於聚落中或聚落旁,沒有太多土地開發問題。
但是到現今,澎湖變得不一樣,不僅青年旅遊比例增加,外加中國自由型遊客湧入,以及更強的網路介紹與訂房系統,讓澎湖的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也開始越來越多民宿離村,開始尋找海岸第一排或田野單一棟,不斷開發農地或林牧地,形成澎湖的新一波的土地開發問題。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蘭嶼及綠島,綠島的民宿旅館,集中在南寮、中寮、公館村一帶,快速的擴張,幾乎時時都是老屋拆除建新旅館,甚至原本開發較低的島南地區,農地、坡地上開始有新的開發。蘭嶼則是在分散的五個部落區域旁,不斷有新的開發,尋找保留地建民宿,造成農地、海岸地不斷被破壞。至於金門、馬祖並沒有太多離村式民宿產生,但是許多農地或坡地上,卻是不斷開發新的住宅,滿足在地人的居住需求,或是外地人的養生心願。
台灣幾座離島的土地開發風潮,已經到了一個失控現象,因為隔海未受注意。失控的根源,在於離島的非都市計畫,根本付之闕如,或是多年未修,幾乎是找地就蓋,有法就鑽,建地、農地全混一起。加上離島經濟依賴觀光,對於民宿興建,成為地方發展的契機,政府部門傾向鼓勵,甚至有些地方官員家族就帶頭興建。甚至面對違法違建的管制與取締,相對於本島台灣更是寬鬆,許多執法公務員住在同一個村子,甚至同一個宗親系統,地方的人情壓力,根本難以鐵腕執法。
離島土地開發規模,當然不比台灣花東、宜蘭、苗栗、南投的開發數量與面積,但是在小小島嶼,小小聚落,甚至在農地、林地、海岸線極為接近,甚至緊密相連下,生態系統極為敏感,少數幾棟開發,就足以產生巨大影響。
在澎湖,一些海岸地區的民宿,越蓋離海越近,甚至越蓋越高,夜間的燈光,或是沙灘、潮間帶的夜遊行為,已經開始影響生態。原本寧靜黑暗的海岸,因為過近的民宿,產生過多干擾,讓綠觿龜不敢上岸產卵,甚至因燈光迷失方向,以及更方便的潮間帶夜遊,簡直是海洋生物與珊瑚的大踩踏,有澎湖居民戲稱,遊客一個暑假抓的,就是居民一年抓的,更離譜是不是食用,而是玩死就丟。
甚至吉貝,高度依賴地下水源,卻在觀光旅遊發展後,越來越多居住民宿,因應更多生活用水,居住洗澡、上岸沖水,不端開挖新的水源,造成地下水枯竭,甚至引發在地居民與經營觀光業者的衝突,讓島嶼十分不平靜。
在蘭嶼,更多台灣投資客,以人頭方式,利用當地居民興建住居名義,在保留地上興建民宿,甚至也有居民直接就在仍是國有地的世耕地上興建民宿,其實這些土地具高度生態敏感性,無論是水芋田濕地或是海岸礁岩地,都是生物棲息處所,當一間民宿蓋下去,不是一間民宿問題,而是一定範圍內,生屋都受到干擾。
更大的風暴是這些外地人經營的民宿,產生的許多旅遊活動,已經讓部落族人相當不滿,不是鬼扯淡的亂說一通,傳遞錯誤知識,就是侵入部落的生產或生活場域,讓部落族人十分不高興,喊出憑什麼拿部落風景,來賺取漢人的觀光經濟。
在綠島,發展集中在南寮、中寮、公館村一帶,幾乎農地開發殆盡,更麻煩是聚落建設,幾乎是有屋就翻修,有地就新建,整個聚落建築相當失序,甚至忽略掉救火或防災的規劃設計,三個村落容留遊客人數超過數萬人,一旦遇災,就是大問題。
至於馬祖,許多抱著養生心願的當地或外地人士,在馬祖尋地建築,由於馬祖各離島缺乏平坦地,一些坡地被開發,甚至在東莒已形成,外地養生族形成新聚落,像候鳥般來去居住的現象。金門則是發生拆古洋樓建新宅的風波,或是居民要回國家強佔幾十年的土地,土地多為農地,然後迅速拆除具有歷史意義的軍事建物,自建住宅、民宿,或是賣掉土地。
台灣幾座離島的農地開發現象,同樣是農地消失,以及連帶的炒低經濟,甚至更衝擊脆弱的生態系統,問題遠比想像中的嚴重。但是在離島依賴觀光發展下,如何細部分區規劃,保障當地居民原有生活權益,以及保護地區生態永續,可能都是政府力推觀光下,必須思考的問題。
台灣農地買賣開發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但是台灣諸多離島的農地買賣開發問題,拜觀光熱潮,其實也相當嚴重,更因為生活區域與生態區域十分接近,形成不為人注意的巨大危害,甚至造成土地開發,破壞地景風貌與生態環境,形成殺雞取卵的短視旅遊觀,對於小小島嶼產生嚴重衝擊。
台灣的離島,原本多數以漁業為主,農業為輔,聚落多半是集村式居住,隨著農漁業沒落後,人口外流,形成荒村。但是至今,卻在觀光業發展後,開始發展觀光產業,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不斷擴張民宿、旅店等旅遊設施,形成新一波的離島土地開發問題。
十多年前,澎湖一些新興民宿正在興起,當時澎湖旅遊集中住馬公,在馬公以外興建民宿,相當有風險。當時一位民宿主人就指出,離島交通不便,多為團進團出,集中住旅館,經營民宿搶散客,常常是做二休五,作週五週六,休週一到週四,不安定性很高。所以,十多年前,澎湖經營民宿,知名的幾家,用手指可以數出,多數位於聚落中或聚落旁,沒有太多土地開發問題。
但是到現今,澎湖變得不一樣,不僅青年旅遊比例增加,外加中國自由型遊客湧入,以及更強的網路介紹與訂房系統,讓澎湖的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也開始越來越多民宿離村,開始尋找海岸第一排或田野單一棟,不斷開發農地或林牧地,形成澎湖的新一波的土地開發問題。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蘭嶼及綠島,綠島的民宿旅館,集中在南寮、中寮、公館村一帶,快速的擴張,幾乎時時都是老屋拆除建新旅館,甚至原本開發較低的島南地區,農地、坡地上開始有新的開發。蘭嶼則是在分散的五個部落區域旁,不斷有新的開發,尋找保留地建民宿,造成農地、海岸地不斷被破壞。至於金門、馬祖並沒有太多離村式民宿產生,但是許多農地或坡地上,卻是不斷開發新的住宅,滿足在地人的居住需求,或是外地人的養生心願。
台灣幾座離島的土地開發風潮,已經到了一個失控現象,因為隔海未受注意。失控的根源,在於離島的非都市計畫,根本付之闕如,或是多年未修,幾乎是找地就蓋,有法就鑽,建地、農地全混一起。加上離島經濟依賴觀光,對於民宿興建,成為地方發展的契機,政府部門傾向鼓勵,甚至有些地方官員家族就帶頭興建。甚至面對違法違建的管制與取締,相對於本島台灣更是寬鬆,許多執法公務員住在同一個村子,甚至同一個宗親系統,地方的人情壓力,根本難以鐵腕執法。
離島土地開發規模,當然不比台灣花東、宜蘭、苗栗、南投的開發數量與面積,但是在小小島嶼,小小聚落,甚至在農地、林地、海岸線極為接近,甚至緊密相連下,生態系統極為敏感,少數幾棟開發,就足以產生巨大影響。
在澎湖,一些海岸地區的民宿,越蓋離海越近,甚至越蓋越高,夜間的燈光,或是沙灘、潮間帶的夜遊行為,已經開始影響生態。原本寧靜黑暗的海岸,因為過近的民宿,產生過多干擾,讓綠觿龜不敢上岸產卵,甚至因燈光迷失方向,以及更方便的潮間帶夜遊,簡直是海洋生物與珊瑚的大踩踏,有澎湖居民戲稱,遊客一個暑假抓的,就是居民一年抓的,更離譜是不是食用,而是玩死就丟。
甚至吉貝,高度依賴地下水源,卻在觀光旅遊發展後,越來越多居住民宿,因應更多生活用水,居住洗澡、上岸沖水,不端開挖新的水源,造成地下水枯竭,甚至引發在地居民與經營觀光業者的衝突,讓島嶼十分不平靜。
在蘭嶼,更多台灣投資客,以人頭方式,利用當地居民興建住居名義,在保留地上興建民宿,甚至也有居民直接就在仍是國有地的世耕地上興建民宿,其實這些土地具高度生態敏感性,無論是水芋田濕地或是海岸礁岩地,都是生物棲息處所,當一間民宿蓋下去,不是一間民宿問題,而是一定範圍內,生屋都受到干擾。
更大的風暴是這些外地人經營的民宿,產生的許多旅遊活動,已經讓部落族人相當不滿,不是鬼扯淡的亂說一通,傳遞錯誤知識,就是侵入部落的生產或生活場域,讓部落族人十分不高興,喊出憑什麼拿部落風景,來賺取漢人的觀光經濟。
在綠島,發展集中在南寮、中寮、公館村一帶,幾乎農地開發殆盡,更麻煩是聚落建設,幾乎是有屋就翻修,有地就新建,整個聚落建築相當失序,甚至忽略掉救火或防災的規劃設計,三個村落容留遊客人數超過數萬人,一旦遇災,就是大問題。
至於馬祖,許多抱著養生心願的當地或外地人士,在馬祖尋地建築,由於馬祖各離島缺乏平坦地,一些坡地被開發,甚至在東莒已形成,外地養生族形成新聚落,像候鳥般來去居住的現象。金門則是發生拆古洋樓建新宅的風波,或是居民要回國家強佔幾十年的土地,土地多為農地,然後迅速拆除具有歷史意義的軍事建物,自建住宅、民宿,或是賣掉土地。
台灣幾座離島的農地開發現象,同樣是農地消失,以及連帶的炒低經濟,甚至更衝擊脆弱的生態系統,問題遠比想像中的嚴重。但是在離島依賴觀光發展下,如何細部分區規劃,保障當地居民原有生活權益,以及保護地區生態永續,可能都是政府力推觀光下,必須思考的問題。
抓不到燒稻草者 將罰地主、承租人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自由時報〕
一期稻作陸續收割,進入農民燒稻草的「旺季」,煙霧瀰漫空氣品質差,讓有呼吸道疾病或乾眼症者直呼受不了,縣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考量農民習慣,縣府已適度開放申請焚燒,但未申請者往往因點了火就離開,無法當場抓到行為人,於交通安全及民眾健康,屢勸不聽者,未來將依空污法,可對有管理農地義務的地主或承租人開罰。
依空污法 可對有管理義務者開罰
台東市、縱谷地區進入一期稻作收割季節,因與二期作插秧期相當接近,不少農民選擇燒稻草方式解決稻草問題,也認為高溫消毒,可減少病蟲害,燒草木灰翻入田裡還能當肥料,但卻讓稻田附近居民或往來車輛飽受濃煙之苦。
關山鎮陳姓民眾說,只要燒稻草時節一到,乾眼症就特別明顯,一定要隨身攜帶眼藥水,不然就要向眼科診所報到,鄰居阿嬤有呼吸道疾病,現在只要見煙霧瀰漫,就拿起口罩戴,減少身體不適。
可處5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謝清泉指出,為勸導民眾不燒稻草,減少空氣污染,影響交通安全,多年來與農政單位合作宣導,也訂出台東縣申請田野引火燃燒及施放天燈管理辦法,適度開放農民申請燃燒,對於未申請者,以往只對行為人開罰,今年重新考慮,認為地主或承租人仍有管理農地的義務,在未找到行為人情況下,對農地有管理義務者,仍不能免除其責任,依空污法可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謝清泉強調,環保局會先與各地農會、鄉鎮公所協調溝通、宣導,稽查人員也會加強勸導,二期稻作屢勸不聽者,才會祭出罰則。
台東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長林建誠表示,農民燒稻草的申請案件逐年增加,一○二年有一百一十七件申請,僅五件不合格,去年增加至一百四十一件,有六件不合格,今年至六月十八日止已有六十五件申請,但不合格有十三件,申請者以台東市、卑南鄉及太麻里鄉最多。
台東農改場稻作研究室副研究員丁文彥建議,利用割稻機將稻草切成每段十五公分長,收割後立即將稻草打入田裡,再加水可加速腐爛速度,經過多年宣導,從事有機耕作農民最能接受,燒稻草的農民也有逐漸減少。
一期稻作陸續收割,進入農民燒稻草的「旺季」,煙霧瀰漫空氣品質差,讓有呼吸道疾病或乾眼症者直呼受不了,縣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考量農民習慣,縣府已適度開放申請焚燒,但未申請者往往因點了火就離開,無法當場抓到行為人,於交通安全及民眾健康,屢勸不聽者,未來將依空污法,可對有管理農地義務的地主或承租人開罰。
依空污法 可對有管理義務者開罰
台東市、縱谷地區進入一期稻作收割季節,因與二期作插秧期相當接近,不少農民選擇燒稻草方式解決稻草問題,也認為高溫消毒,可減少病蟲害,燒草木灰翻入田裡還能當肥料,但卻讓稻田附近居民或往來車輛飽受濃煙之苦。
關山鎮陳姓民眾說,只要燒稻草時節一到,乾眼症就特別明顯,一定要隨身攜帶眼藥水,不然就要向眼科診所報到,鄰居阿嬤有呼吸道疾病,現在只要見煙霧瀰漫,就拿起口罩戴,減少身體不適。
可處5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謝清泉指出,為勸導民眾不燒稻草,減少空氣污染,影響交通安全,多年來與農政單位合作宣導,也訂出台東縣申請田野引火燃燒及施放天燈管理辦法,適度開放農民申請燃燒,對於未申請者,以往只對行為人開罰,今年重新考慮,認為地主或承租人仍有管理農地的義務,在未找到行為人情況下,對農地有管理義務者,仍不能免除其責任,依空污法可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謝清泉強調,環保局會先與各地農會、鄉鎮公所協調溝通、宣導,稽查人員也會加強勸導,二期稻作屢勸不聽者,才會祭出罰則。
台東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長林建誠表示,農民燒稻草的申請案件逐年增加,一○二年有一百一十七件申請,僅五件不合格,去年增加至一百四十一件,有六件不合格,今年至六月十八日止已有六十五件申請,但不合格有十三件,申請者以台東市、卑南鄉及太麻里鄉最多。
台東農改場稻作研究室副研究員丁文彥建議,利用割稻機將稻草切成每段十五公分長,收割後立即將稻草打入田裡,再加水可加速腐爛速度,經過多年宣導,從事有機耕作農民最能接受,燒稻草的農民也有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