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0629685303871/
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m4/showobj.php?objno=c110133
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宜蘭暫核農舍建照彌月 推自治條例護務農者、防濫建
宜蘭縣政府於2月10日宣佈暫停2個月核發農民資格、農舍建造執照及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證明,以擬定新規章落實「農地農用」政策,昨(10日)剛好屆滿1個月,以「守護宜蘭工作坊」為首的小農,也提出包括中央修法、地方自治條例等5項訴求,並請來「土地公」守護農田,還要宜蘭縣政府硬起來,拿出具體農地農用方案。

節氣正處於驚蟄(6日起)與春分(21日)之間,農忙之際,宜蘭小農們農事繁忙,也要捍衛身為農民的權益。昨放下農事召開記者會,還請來土地公一起巡田水,期能庇佑真農民,讓台灣過好年冬。

小農心聲:保護農地代代相傳

「農田不是我們這一代吃完就好,還要留給下一代,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務農50年的林崑陵說,小時候被灌輸務農沒出息,卻看到年輕的農民帶著熱情與理想耕種,卻無法對抗農地被當成商品一塊一塊消失的命運,內心無限感慨。常問外縣市的朋友,到宜蘭期待看到農舍、農田,或青翠的景觀?這已是價值選擇,他希望社會大眾能關注農地農用議題,守護台灣農地。

三星鄉行健村是民間第一個自主發起的有機村,不過就在2005年到2013年不到10年,原本是廣袤的農田,任由一棟又一棟的農舍切割。三星鄉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發起人張美表示,從事有機耕種之後,越來越感受到農舍的威脅,民生廢污水就直接排入農田,讓務農更辛苦,而即便反應也未能獲得解決,影響食品安全...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宜蘭訊)
高雄首選專攻宅配 帶動農業產值

@〔自由時報/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

「高雄首選」農產品聞名國際,高雄農業產值成長率全國第一,帶動青年返鄉從農近九千人,提高耕地活化率達九成六。農產品質好,價格甚至高達市場六倍,照樣被民眾搶購一空,展現農業發展實力。


高市農業以小農為主,平均耕地面積一.四四公頃,超過六成七種植經濟果樹,農業局打出「高雄首選」品牌,推動農業六產整合,更培訓出眾多新一代型農。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農業產值從縣市合併一百年的一○九億元,到一○二年達一百卅六億元,成長率達二成五,勇奪全國第一;連續休耕農地從一○一年的近二千公頃,降至去年七十四公頃,帶動耕地活化率高達九成六,凸顯農業環境改善,農產品價格提升,帶動農村經濟活化。

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月報,高市去年農業人口四萬七千多人,較一百年成長八千多人,增加超過二成;農業公司登記家數二千三百多家,較一百年增加近五百家,成長率近二成四,改變高市就業市場,從農成為新選擇。

最令人驚訝的是,農產品市場熱銷,價格提高二成五至三成,一般蜜棗每公斤四十多元,高雄「珍蜜」每公斤可達三百元,且專攻宅配市場,遠高出批發市場價格六倍,民眾傳統市場買不到。

農民組織科長梁銘憲表示,農業局策略奏效,推動安全農業,除了產期調整,避免量多價跌,更推動品牌化,凸顯在地特色,搶攻外銷市場,成功打響知名度。
打造森林都市 林佳龍:8年種100萬棵樹
記者盧金足/台中報導

台中市將變成一座森林都市!市長林佳龍9日邀請台灣樹王「賴桑」賴倍元到市政會議演講,感動「賴桑」30年來在大雪山種約30萬棵樹,希望4年後再連任,任內8年能種100萬棵樹,近期也要到大雪山向「賴桑」學習種樹精神。

林佳龍在市政會議宣布「8年種100萬棵樹」願景,將運用市府空汙基金並爭取中央補助款,為後代子孫留下更多綠地,他也會以投入20多億元種30萬棵的「賴桑」為師,希望大家也能在心田播下好種子。

「賴桑」說,他在陡坡上種樹,不求營利,辛苦卻很快樂,希望影響更多企業家支持種樹,他種下的樹木中有99.9%存活,種樹後的用心管理非常重要。

賴倍元大兒子賴建中表示,父親從15公分小樹種起,每天除草澆水,還立下「不砍樹、不買賣、不傳子」3不政策,當一座山頭在樹木長大變成綠色時,撼動人心的美記憶深刻。

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8年種100萬棵樹計畫,經調查適合植樹的郊區約1750公頃,約可種植70萬棵,市區植樹面積可能達480公頃,預估種30萬棵樹,至於種100萬棵要花多少經費?清點種植面積,評估後才能核算。

原文網址: 打造森林都市 林佳龍:8年種100萬棵樹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886592442.html
「搖旗吶喊音樂節」 Janet、阿公尬口技
@2015-03-08 02:45:40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第六屆「搖旗吶喊音樂節」昨天登場,「少年白」、「台青蕉」等11個樂團接力演唱,多以關懷土地、農業與環保議題為演唱重心,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當場跟一名素人阿公較量口技,意外成為活動亮點。

旗山在地樂團「台青蕉」發起「搖旗吶喊音樂節」,今年的主題是「反對大林農地回填廢爐渣」,邀請自由權威、脫序派對、海馬迴、謝銘佑※麵包車、雲鐵客等本土樂團輪流登台,每個樂團演唱50分鐘,從白天演唱至夜晚,旗山體育場一整天擠滿聽歌人潮。

舞台一側,主辦單位布置「反對大林農地回填廢爐渣」特展,帳篷內陳列大林農地回填廢爐渣的歷史檔案照片與爐石標本,帳篷外牆則高掛從各地蒐集來的汙染廢土,展出內容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昨天下午,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在旗山錄製旅遊節目,突然現身音樂節會場引起騷動。一名會用樹葉吹奏樂曲的素人阿公大秀口技,在台下吹奏台上剛演唱完的歌曲旋律,Janet也不示弱,兩人一來一往互相較勁,連台上的歌手都暫停演唱,現場氣氛熱鬧無比。
農地活化 共創三贏
作者:盧煌勝(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執行長)
日期:104-03-05

過去,政府為因應稻米生產過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限制,鼓勵農民轉作及休耕。休耕面積不斷上升之後,許多問題逐漸浮現。近年,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糧食不穩定,農地活化遂成大家注目的焦點。

農地休耕,是如何造成的?

臺灣位處亞熱帶,地理環境特殊,氣候適合作物生長。臺灣農業生產,過去以水稻為最大宗。光復初期,為充分供應軍糈民糧,政府鼓勵農民增產, 1951 年稻作面積曾高達 78 萬 9 千公頃。自 1974 年成立「糧食平準基金」實施保價收購後,國內稻米生產量不斷成長。惟隨著經濟起飛,國人所得提高,飲食逐漸西化,糧食消費量大幅減少,因此,發生稻米生產過剩的現象,造成政府收購農民稻穀與處理庫存餘糧之壓力。

為改善稻米生產結構,促進產銷平衡,同時紓解財政負擔,政府於 1984 年開始推動「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輔導稻田轉作雜糧、園藝及雜項作物或輔導休耕種植綠肥作物,以調節稻米產量。 1997 年起,為因應稻米生產過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稻米進口,及削減農業境內支持 20%,對於原由政府編列預算辦理收購之農產品,包括水稻、雜糧及甘蔗等保價收購作物,必須逐年調降生產補貼及調整生產結構,以符合我國入會承諾。 2001 年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輔導農民轉作或契作產銷無虞之地區性農特產或休耕種植綠肥、景觀等作物,以調整水稻等保價作物產業結構,維護農田生態永續利用。

近幾年,臺灣每年兩期作仍有 20 萬公頃左右的農地休耕,農地休耕面積逐年增加的因素,除了以上談到的政策背景外,臺灣小農組成的產業結構,農地零星分散,生產成本高,經營效率低,競爭力弱;其次,農民高齡化,繼承的下一代務農意願又不高,很多農地無人耕作;另外,氣候變遷影響所及,劇烈災情及嚴重病蟲害頻傳,農業生產風險提高,也使種植及投資的意願大為降低,很多農民寧可選擇以休耕的方式來替代。

農地休耕,產生哪些問題?

農地不從事農業生產,任其休耕閒置,或改種植綠肥作物,基本上,不具經濟價值。農地休耕屬於消極性作為,更造成國家資源的不當浪費。

農民參與休耕並無強制性,有些農民選擇完全不休耕;有些農民一年申報一期作;有些農民申報兩期作;有些農民將休耕農地逐步移作農業以外的用途;也有些農民利用休耕農地搶種綠肥以外之其他作物,造成產銷失衡;還有許許多多管理不善的休耕農地,土地荒廢,雜草叢生,蟲鼠肆虐,嚴重影響其他農耕環境。如此凌亂分散的休耕農地,對農業生產資源的維護、農地農用精神的貫徹及農業永續經營的主張,都是一大考驗。

農地休耕,確實降低了我國整體農地的利用率,也減弱了我國農業的競爭力,這都不利於農村生產力轉型的推動及擴大經營規模的規劃。而最重要的一點,農地休耕必然導致糧食減產。當國產糧食自給率降低,國內供應短缺或供應不穩定時,若不設法加以改善,恐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農地活化,政府推動哪些措施?

為了解決農地休耕所產生的諸多問題,政府自 2009 年開始試辦「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包括:建立老農退休機制(維護老年農民既有福利及提高老農退休生活品質);提供活化 2006 或 2007 年連續休耕農地出租與承租獎勵及補助;提供大佃農長期承租農地租金及經營資金優惠貸款;提供大佃農企業化經營輔導與補助(基礎環境改善補助、產製儲銷設施補助、企業化經營管理之輔導與諮詢服務、健康安全農產品驗證輔導與補助);強化農地銀行服務管理功能。一方面鼓勵小地主及無力從事耕作的高齡農民釋出農地,租賃給有意願耕作之專業農戶或農民團體;一方面協助大佃農承租農地,獎勵其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效率。

自 2011 年起,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糧食供應不穩定,政府又推動「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除持續維持稻米產業之供需平衡,並鼓勵轉作產銷無虞之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國產糧食供應;結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調整農業經營結構及模式,提高競爭力;開發多元之農地利用方式,強化農業三生功能,營造永續農業經營環境。

為了活化休耕農地,提高糧食自給率,政府於 2013 年推出「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102 ~105 年)計畫」,限每年僅得辦理一個期作休耕種植綠肥,另一個期作鼓勵種植契作進口替代、具外銷潛力、有機及地區特產等產銷無虞作物,依作物種類分別給予補貼,推動契作生產以穩定農民收益,並促進農地多元化利用。

農地活化,誰是最大贏家?

推動農地活化政策以來,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及農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截至 2014 年 10 月止,計減少休耕 9.4 萬公頃,轉(契)作增加 4.7 萬公頃;連休地活化 65%;增加產值效益達 178.4 億元,其中農業產值 124.8 億元,另相關事業 53.6 億元;將休耕給付轉為具農業生產價值之轉(契)作補貼,減少經費支出 23 億元,成效相當顯著。

政府確實已初步達成調整國內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國產糧食供應及維護生產環境,並創造農業產值,重建農業尊嚴、農地生機與農村價值等階段性多元政策目標。復耕農地,增加農業就業機會約 10 萬人,可提升農民所得。同時,復耕農地提供國人新鮮、優質、美味及非基因改造之安全農產品,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除降低進口需求外,並可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友善大地自然環境。

很顯然的,農地活化成功,不管是政策推動者(政府)、生產者(農民)或消費者(一般民眾),各方均蒙其利,三者都是贏家。未來,因應我國加入 TPP 、 RCEP 及簽訂 FTA 貿易自由協定之衝擊,政府勢必加強推動農地活化,休耕地主應該配合政策,積極復耕或將農地儘早出租,一般民眾也要優先採購國產農產品,這樣,大家就能持續共享更豐碩的農地活化成果。
風鈴木盛放 美景驚豔港都
@自由時報〔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

黃金風鈴木又稱巴西風鈴木,原產地在墨西哥至委內瑞拉,台灣於民國五十八年引進種植,因適合南部氣候加上花景美麗,包括高雄、台南、嘉義等縣市,近幾年陸續栽植為行道樹或公園林木。

花期僅兩週

工務局養工處說明,黃金風鈴木大約在三月開花、花期約兩週,近期正逢顛峰,各公園、街頭陸續湧現整排或大面積黃花美景,吸引不少民眾流連欣賞、拍照。

養工處長趙建喬表示,黃金風鈴木範圍較大區域,包括大寮捷運站旁捷西路、澄清湖畔、文藻外語大學旁、河堤公園、鳳山體育場旁與經武路等。

趙建喬指出,除了黃花,其實還有不少紅花風鈴木,紅花系列以高師大大門兩側最具代表性。
民眾普遍對黃花、紅花風鈴木盛開景致印象深刻,不少爸媽會帶著小孩刻意找尋風鈴木蹤跡拍照,尤其花瓣掉落時刻,草地上滿是黃花、紅花的空間,瞬間成為孩子最天然的遊戲場,讓父母手上相機的快門按不停。

河堤社區民眾笑說,看著一堆人大老遠開車到山上賞櫻,還不如散步到自家門口看看黃花風鈴木就很開心,形容風鈴木景致完全不輸櫻花。
第一頁 上一頁 27282930313233343536之 139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