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oding.weebly.com/
http://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9040244418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0629685303871/
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m4/showobj.php?objno=c110133
http://www.全國農地聯賣網.tw/
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 農地新聞
農地活化 共創三贏
作者:盧煌勝(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執行長)
日期:104-03-05

過去,政府為因應稻米生產過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限制,鼓勵農民轉作及休耕。休耕面積不斷上升之後,許多問題逐漸浮現。近年,為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糧食不穩定,農地活化遂成大家注目的焦點。

農地休耕,是如何造成的?

臺灣位處亞熱帶,地理環境特殊,氣候適合作物生長。臺灣農業生產,過去以水稻為最大宗。光復初期,為充分供應軍糈民糧,政府鼓勵農民增產, 1951 年稻作面積曾高達 78 萬 9 千公頃。自 1974 年成立「糧食平準基金」實施保價收購後,國內稻米生產量不斷成長。惟隨著經濟起飛,國人所得提高,飲食逐漸西化,糧食消費量大幅減少,因此,發生稻米生產過剩的現象,造成政府收購農民稻穀與處理庫存餘糧之壓力。

為改善稻米生產結構,促進產銷平衡,同時紓解財政負擔,政府於 1984 年開始推動「稻米生產及稻田轉作計畫」,輔導稻田轉作雜糧、園藝及雜項作物或輔導休耕種植綠肥作物,以調節稻米產量。 1997 年起,為因應稻米生產過剩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稻米進口,及削減農業境內支持 20%,對於原由政府編列預算辦理收購之農產品,包括水稻、雜糧及甘蔗等保價收購作物,必須逐年調降生產補貼及調整生產結構,以符合我國入會承諾。 2001 年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輔導農民轉作或契作產銷無虞之地區性農特產或休耕種植綠肥、景觀等作物,以調整水稻等保價作物產業結構,維護農田生態永續利用。

近幾年,臺灣每年兩期作仍有 20 萬公頃左右的農地休耕,農地休耕面積逐年增加的因素,除了以上談到的政策背景外,臺灣小農組成的產業結構,農地零星分散,生產成本高,經營效率低,競爭力弱;其次,農民高齡化,繼承的下一代務農意願又不高,很多農地無人耕作;另外,氣候變遷影響所及,劇烈災情及嚴重病蟲害頻傳,農業生產風險提高,也使種植及投資的意願大為降低,很多農民寧可選擇以休耕的方式來替代。

農地休耕,產生哪些問題?

農地不從事農業生產,任其休耕閒置,或改種植綠肥作物,基本上,不具經濟價值。農地休耕屬於消極性作為,更造成國家資源的不當浪費。

農民參與休耕並無強制性,有些農民選擇完全不休耕;有些農民一年申報一期作;有些農民申報兩期作;有些農民將休耕農地逐步移作農業以外的用途;也有些農民利用休耕農地搶種綠肥以外之其他作物,造成產銷失衡;還有許許多多管理不善的休耕農地,土地荒廢,雜草叢生,蟲鼠肆虐,嚴重影響其他農耕環境。如此凌亂分散的休耕農地,對農業生產資源的維護、農地農用精神的貫徹及農業永續經營的主張,都是一大考驗。

農地休耕,確實降低了我國整體農地的利用率,也減弱了我國農業的競爭力,這都不利於農村生產力轉型的推動及擴大經營規模的規劃。而最重要的一點,農地休耕必然導致糧食減產。當國產糧食自給率降低,國內供應短缺或供應不穩定時,若不設法加以改善,恐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農地活化,政府推動哪些措施?

為了解決農地休耕所產生的諸多問題,政府自 2009 年開始試辦「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包括:建立老農退休機制(維護老年農民既有福利及提高老農退休生活品質);提供活化 2006 或 2007 年連續休耕農地出租與承租獎勵及補助;提供大佃農長期承租農地租金及經營資金優惠貸款;提供大佃農企業化經營輔導與補助(基礎環境改善補助、產製儲銷設施補助、企業化經營管理之輔導與諮詢服務、健康安全農產品驗證輔導與補助);強化農地銀行服務管理功能。一方面鼓勵小地主及無力從事耕作的高齡農民釋出農地,租賃給有意願耕作之專業農戶或農民團體;一方面協助大佃農承租農地,獎勵其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效率。

自 2011 年起,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糧食供應不穩定,政府又推動「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除持續維持稻米產業之供需平衡,並鼓勵轉作產銷無虞之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國產糧食供應;結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調整農業經營結構及模式,提高競爭力;開發多元之農地利用方式,強化農業三生功能,營造永續農業經營環境。

為了活化休耕農地,提高糧食自給率,政府於 2013 年推出「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中程(102 ~105 年)計畫」,限每年僅得辦理一個期作休耕種植綠肥,另一個期作鼓勵種植契作進口替代、具外銷潛力、有機及地區特產等產銷無虞作物,依作物種類分別給予補貼,推動契作生產以穩定農民收益,並促進農地多元化利用。

農地活化,誰是最大贏家?

推動農地活化政策以來,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及農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截至 2014 年 10 月止,計減少休耕 9.4 萬公頃,轉(契)作增加 4.7 萬公頃;連休地活化 65%;增加產值效益達 178.4 億元,其中農業產值 124.8 億元,另相關事業 53.6 億元;將休耕給付轉為具農業生產價值之轉(契)作補貼,減少經費支出 23 億元,成效相當顯著。

政府確實已初步達成調整國內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國產糧食供應及維護生產環境,並創造農業產值,重建農業尊嚴、農地生機與農村價值等階段性多元政策目標。復耕農地,增加農業就業機會約 10 萬人,可提升農民所得。同時,復耕農地提供國人新鮮、優質、美味及非基因改造之安全農產品,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除降低進口需求外,並可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友善大地自然環境。

很顯然的,農地活化成功,不管是政策推動者(政府)、生產者(農民)或消費者(一般民眾),各方均蒙其利,三者都是贏家。未來,因應我國加入 TPP 、 RCEP 及簽訂 FTA 貿易自由協定之衝擊,政府勢必加強推動農地活化,休耕地主應該配合政策,積極復耕或將農地儘早出租,一般民眾也要優先採購國產農產品,這樣,大家就能持續共享更豐碩的農地活化成果。
風鈴木盛放 美景驚豔港都
@自由時報〔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

黃金風鈴木又稱巴西風鈴木,原產地在墨西哥至委內瑞拉,台灣於民國五十八年引進種植,因適合南部氣候加上花景美麗,包括高雄、台南、嘉義等縣市,近幾年陸續栽植為行道樹或公園林木。

花期僅兩週

工務局養工處說明,黃金風鈴木大約在三月開花、花期約兩週,近期正逢顛峰,各公園、街頭陸續湧現整排或大面積黃花美景,吸引不少民眾流連欣賞、拍照。

養工處長趙建喬表示,黃金風鈴木範圍較大區域,包括大寮捷運站旁捷西路、澄清湖畔、文藻外語大學旁、河堤公園、鳳山體育場旁與經武路等。

趙建喬指出,除了黃花,其實還有不少紅花風鈴木,紅花系列以高師大大門兩側最具代表性。
民眾普遍對黃花、紅花風鈴木盛開景致印象深刻,不少爸媽會帶著小孩刻意找尋風鈴木蹤跡拍照,尤其花瓣掉落時刻,草地上滿是黃花、紅花的空間,瞬間成為孩子最天然的遊戲場,讓父母手上相機的快門按不停。

河堤社區民眾笑說,看著一堆人大老遠開車到山上賞櫻,還不如散步到自家門口看看黃花風鈴木就很開心,形容風鈴木景致完全不輸櫻花。
老闆愛說故事 客家餐廳融入田莊生活
@【大紀元2015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

吃膩了大餐,想到農村走走,吃個簡單的客家菜,三五好友相約來到竹東鎮軟橋社區的「生活田莊元氣廚房」,體驗放鬆的感覺。來這裡的都是熟客,要事先預約,很多上班族利用假日帶著孩子到田地裡玩耍,順便用餐。

農地是孩子的樂園,他們奔跑在田埂中、躺臥在草地上、抓青蛙、看蟋蟀……,當聽到:「吃飯囉!」大、小朋友忽然現蹤,接著上演一場狼吞虎嚥的餐桌戲碼。來這裡的孩子吃飯都是自動自發,真是神奇!
元氣廚房的料理是菜園現採的有機蔬菜、老闆自己養的雞、清蒸的魚、酸菜肚片湯……等,加上好吃的白米飯,沒有菜單,有的是主人熱情的款待,一切隨主人意,有什麼吃什麼,好吃的客家菜,有媽媽的味道,客人問,飯菜好吃的祕訣是什麼?老闆幽默的表示,電影《總舖師》中有一句話:「人若心情好,煮什麼都好吃」。

簡單的滿足感就是客家味。(賴月貴/大紀元)

老闆黎許傳原是台北商校老師,很關心地方事務,加上父母年紀大了,決定返鄉服務,協助政府推動北埔、峨嵋等在地觀光產業。8年前有機農業漸受重視, 遂興起了經營有機田園餐廳的想法,他將老屋翻修,古樸的農舍喚起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黎許傳說開餐廳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吃到健康食物、結交朋友,賺錢倒是其次。

古早的桌椅擺設,喚起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賴月貴/大紀元)

黎許傳也是新竹縣的文史工作者,多年前曾在竹東鎮老人會館擔任志工,聽長輩述說竹東故事聽出興趣,開始蒐集地方老照片,新竹縣文化局也幫他出版了一本書《照說橡棋林:竹東老照片集》,來這裡用餐的客人都很喜歡聽老闆說故事,細數家鄉的點滴以及身為客家人的驕傲。
黎許傳也保留了一張珍貴的農村紀錄片,他和一群有危機感的朋友,認為傳統台灣農村的地景、場景可能會逐漸消失,因此找到龍潭曾姓務農的大家族共60多人,拍攝農村紀實,有水牛耕田、收割、打榖、晒穀的場景,都是農業機械化後一般人看不到的景象,非常珍貴,提供給來吃飯的朋友觀賞和回憶。
有人說,最大的快樂來自於分享,飯後在瓜棚下泡茶聊天,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度過一個悠閒的下午,享受自在放鬆的感覺真好!

責任編輯:王愉悅
農地租約到期「畢業」 農民開放控窯
(民視新聞莊順發、謝耀德、林樹銘高雄市報導)

2228連假,這群人過假期的方式很傳統!高雄大寮區回歸田園將吹熄燈號,農民就在田裡舉辦畢業典禮,開放民眾控土窯、烤甘蔗和體驗榨甘蔗汁,上百位大人小朋友共襄盛舉,玩的超開心。
土塊堆疊一座小塔,中間透空燒放柴火,上頭土塊燒的焦紅,下方熊熊火持續燃燒。
已經熱透的土窯燒成火紅,一群人七手八腳,一一把食物放進去。
聲音來源:民眾:「小心燙喔。」
再把土窯破壞摧毀壓實,不讓熱氣跑出,利用焦土的餘溫把食物悶熟,將近百人,一起來體驗控土窯。
民眾:「現在很少有這種環境,可以讓小朋友體驗控土窯,以前的這種樂趣。」
民眾:「小時候都有這種現在找不到,這種地方剛好難得有這個地方,讓我們去體會童年的樂趣。」
就因為這塊位在高雄大寮區回歸田園的土地,即將熄燈號,租地合約將到,農民開放民眾控土窯之外,還有烤甘蔗樂趣。
現場也削起甘蔗,示範如何煮成糖。
甚至還能作蔗糖蜜地瓜,一口接著一口,民眾吃的超滿足。
民眾:「一次就上手吃的感覺怎麼樣?比市面上的好吃。」
民眾:「他說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們剛剛才知道,我們第一次來。」
大人重溫童年回憶,小朋友開心玩樂,上百人共同體驗控土窯活動,也讓農民的這場在農地舉辦的畢業典禮更添教育意義。
有人無地 宜蘭農地銀行擴大募地
@聯合報 記者王燕華/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推動農地銀行,但1年多來,只媒合不到3公頃土地,成績不理想,縣農業處檢討後,認為「缺地不缺人」,今年除了原本的三星鄉外,還要擴大到五結鄉,透過廣為宣導,盼地主釋出農地,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
縣府102年中旬推動「幸福宜蘭農地銀行示範計畫」,只要媒合成功,地主每公頃可獲得1萬元獎勵金,縣府還會補助承租人驗證、有機肥料、生物防治資財等費用,3年最多可獲得13萬6500元獎勵金,但到去年為止,媒合的農地總面積不到3公頃。

縣農業處農務科長楊槐駒表示,近年來宜蘭有不少新農移入,加上目前已協調農會整合三星鄉、大同鄉地區18歲到40歲的青年農民,作為培訓對象,已募集84名種子青年,所以人力不是問題,農地銀行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農地不足」。

據了解,今年農地銀行可媒合的有8.4公頃國有河川高灘地、0.9公頃私有地,總面積還不到10公頃,農業處人員日前還大老遠跑到武陵農場,爭取釋出位於三星鄉長埤湖段約12公頃的農地,但沒有進展。

楊槐駒說,私有地的募地困難,主因是地主不了解農地銀行的政策,也有許多老農仍留有當年三七五減租政策的陰影,擔心一旦簽約的話,土地就變成別人的,因而不願參與。

他表示,縣府今年將農地銀行的辦理範圍從三星鄉擴大到五結鄉,希望募得更多農地,也會加強宣傳,努力向地主說明農地銀行的政策內容,並尋求公部門支持,希望找到更多地。

看問題/活化農地 誘因不足

宜蘭縣政府推動「農地銀行」,要促使地主願意提供土地,並且吸引青年投入農業生產,但是一年多來,可供媒合的土地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誘因不足。

「農地銀行」原本希望能募集50公頃的公私有土地,但去年就已經面臨無地可租的窘境,被譏「空殼銀行」,今年還是不理想!覓得的10公頃媒合農地中,絕大多數還是河川高灘地,屬於私有地主面積不到1公頃,無法達到活化農地利用的目標。

細看這項計畫,參與媒合的私有土地,租金由承租人和地主雙方自行研訂,地主除了收租金外,只能再拿到縣府提供的每公頃1萬元獎勵租金,再加上許多老農對於三七五減租都有陰影,讓無力再耕田的老農寧願申請休耕補助,也不願意為了區區小利,拿田地來冒險。

近年來,宜蘭面臨良田「種農舍」,農地快速流失的大問題;縣府頻頻出招,從暫停核發農舍建造、公告全縣11鄉鎮非都市土地的農舍不能作為民宿使用等,連同前年起推動的農地銀行,都是希望為後代子孫保留一畦良田,但是如果不能提高誘因,恐怕還是無法讓農地農用。
淡水木蓮花園開放 遊客爭睹仙境
記者謝文瑄/新北報導














大量遊客沿淡水楓樹湖古道,不辭辛勞至木蓮花園區賞花。(記者謝文瑄/攝影)

淡水深山種植1500株山蓮花樹,50年的等待換來朵朵蓮花滿枝枒,成為全台唯一且最大的木蓮花園;園主林金鋒今年才免費開放觀賞,吸引大量人潮沿楓樹湖古道一探究竟,尤其適逢雲霧繞山巒之際,讓人不禁盼望神仙駕雲而來。

園藝大師林廷文多年前見「二喬木蘭」的花形與蓮花相近,盛開後底部花瓣呈扁平狀,如釋迦牟尼佛的蓮花寶座,讓人感到安詳、寧靜,木蘭花又稱木蓮花,遂進口千株樹,打造2甲地的「木蓮花園」。林廷文逝世後,兒子林金鋒承接管理,山蓮花樹緩緩長成6米高,隨節氣綻放黃、白、紫、粉、紅色花瓣。他說,山蓮花幾乎隨時開花,但2月及10月是盛開期,花期約1個月,像今年預計從2月中旬至3月底。

近10年來,山友陸續發現此祕境,不辭辛勞相約上山探險,甚至口耳相傳,「醉心一大片木蘭花園,讓人很難不忘記煩憂。」經市府2年前起翻修楓樹湖古道,讓人更容易走進深山看花,林金鋒決議今年大方開園,1天最多湧入2000人次,多半時候也有500人次,228當天上午8時還會舉辦賞木蓮健走活動。

林金鋒指出,木蓮花不僅可觀賞,也能製藥或做香水,像日本佳麗寶美妝公司今年要了2000朵花帶回研究、開發。但因不少遊客常拉扯、觸碰樹枝,或恣意踐踏草地,恐造成樹木染病等,令林金鋒生氣又無奈,他前天曾因1名客人屢勸不聽,氣得請所有人離開園區,展現他的坦率個性。

林金鋒呼籲,遊客應儘量愛惜大自然的美,才能感受平凡卻最真實的寧靜力量;另建議市府應持續翻修古道,否則遊客常常摔倒受傷。

原文網址: 淡水木蓮花園開放 遊客爭睹仙境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1001791698.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27282930313233343536之 120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