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0629685303871/
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m4/showobj.php?objno=c110133
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有機小百科
發佈日期:2009-05-07
問題一:市售的堆肥一般發酵時間都不夠,在買回家後,要做如何處理?
解答:
  消費者可透過管道,向自己有製造有機堆肥的農民購買;或者直接要求廠商,製堆肥之時間應達6個月以上。若沒有把握,買回成品後,存放3個月亦可。
問題二:如果種的有機蔬菜長得不大,一天陽光約 3 小時,是否陽光不夠或是種得太密了 ?
解答:
  如果園子的照光一天只有3小時,就不適合種菜,蔬菜生長速度快,需要充足的陽光。
問題三:水溝裡的肥料可否拿來種菜 ?
解答:
  水溝肥直接拿來種菜不好,它還需要經過堆肥製作程序,若加入一些稻草、蔗渣,放置6個月以上,就是很好的堆肥。
問題四:家裡種的蔬菜常被虫吃掉,用甚麼無害的方式可去虫?又自種的苦瓜常被鳥吃掉,怎麼辦?
解答:
  苦瓜被鳥吃掉,恭喜你!這表示苦瓜好吃,鳥不喜歡吃的話,就有問題。做有機農法病害,一定會減少,相對的虫害會增加,人喜歡吃,虫也喜歡吃,所以有鳥害問題的話,可以套袋或罩網,虫害則以人工除虫方式對治。
問題五:有人說可以用香煙來製作農藥,以此噴灑後對植物是否會有傷害?
解答:
  在天氣較悶熱時,有時會產生所謂的悶燒病,可以使用香煙水(將煙絲煙蒂浸泡水裡而成)。以前在作堆肥時會加入一些煙骨(煙葉之梗),做成煙骨堆肥,可以防虫,在天氣悶熱時撒之,溼氣較重,撒之亦有效,但是,蔬菜用香煙水去噴的話,煮起來會有一股尼古丁的味道,故可在幼苗時噴之,長大後不噴,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問題六:請具體說明堆肥製作法;在台北,何處可買到有機肥?
解答:
  堆肥製作的材質有兩種,也是氮肥的來源,像豬糞、禽糞等,這些動物糞便只要堆置得當,是很好的堆肥來源;以及豆粕、菜籽粕類。纖維素來源可用蔗渣、枯樹葉、稻草等,豆類與纖維素之比例用 1l0 之比例,堆至 1.5 公尺高,加水,濕度約 60 % (帶手套抓一把試試,用力捏,有一點水流出,即水分約 60 %);若豆類和纖維素調配比例不適當的話,前 2-3 個禮拜就會發出惡臭;否則,前4個禮拜發酵期只會有點微臭,愈來愈淡,此段期間稱為發酵期,每星期要翻堆一次,翻時會有熱煙產生,4-5星期後,溫度不再升高,就可置放讓它繼績腐熟 4-5 個月;若要防雨,可蓋塑膠布。台北市各區農會供銷部可買到合格的堆肥。
問題七:枯枝敗葉燃燒後,可否當肥料使用 ?
解答:
  草木灰中都是礦物質元素,像鉀、鎂、鈣等,因為多為氧化物鹼性很高,要添加可以,但不可太多,約 l% 即可。
問題八:如何以有機農法的方式來改善家裏庭院中的土壤?
解答:
  廚房裏任何吃剩的東西,比如:剩菜、剩飯、果皮、菜葉、魚蝦骨頭、蛋殼、甚至報紙(報紙是碳素的好材料) ,都可以是製作堆肥的材料,把這些材料做成堆肥,施用於庭院中,便可以改良土質。另外,如有機會到郊外旅行時,可從森林中、小溪旁帶些土壤回家,洒於庭院中。因為這些土壤中有許多微生物,而微生物正是土壤中的消化原動力,一克的土壤存有億兆萬的微生物,每次出外旅行就收集些野外的微生物,幾年下來,土壤就會變得很肥沃。還有,石粉是種很好的礦物質來源,把石粉定期灑在土裏亦可改善土質。以上三種方式皆可取代化學肥料的效用。(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Bob Cannard提供)
問題九:如果一塊地上面都是野草,如何開始從事有機耕種?
解答:
  野草不必費力氣把它連根拔起,只要用刀子將它割下,例如苜蓿或牧草,割了之後,就留在地上,任其腐化做成土壤覆蓋物。這樣就可以開始耕種了。另外,剛開始耕種時,如果土地面積太大,我們時間精力有限,無法照顧整塊地時,則只要將堆肥灑在幼苗的四周,再補充些岩石粉、蚌殼粉 (供給土壤裏容易損失的鈣)即可。 (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Bob Cannard提供)
問題十:如何才能栽種出健康的植物?
解答:
  想要種出健康的植物,就必須能充分供應植物生長所需的基本要素:(一)有機肥、水及空氣()礦物質()陽光()微生物。(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 Mr.Bob Cannard 提供)
問題十一:有機庭園內的石塊要不要丟棄?
解答:
  如果石塊太大,影響耕種,那就得搬開。如果有些小石塊外表已有風化現象,把它切開看,裏面比外面硬,顏色也不同,那表示微生物正在分解它。石塊可供應土壤微生物生長的養份,所以讓這些小石塊留在土裏,不要丟棄。(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Bob Cannard提供)
問題十二:水耕蔬菜是否健康?營養如何?
解答:
  種菜的一個要訣是:對大自然干擾越多時,我們要做的事也越多。以前的夏威夷,是完全的大自然,沒有農業,也不須要農業,天然的作物就可以養人。但當美國的文化進入,開始使用農藥及化肥來耕種後,土壤環境整個的被破壞,這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是溫室耕種,因為溫室裡的陽光是被過濾過的,植物不健康,而且因為沒有有機肥料,營養不夠,種出來的東面,也不能滋養人。另一種較健康的水耕法則是,利用魚池養魚的水來養植物,這樣比較接近自然情況。(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Bob Cannard提供)
問題十三:在公寓內應該種什麼蔬菜?怎麼種?
解答:
  住在天氣寒冷,半年都不能耕種的地方,或者大都市的公寓中,我們可以種些芽菜。芽菜既經濟也不費力。首先找兩個同樣大小的木箱子,例如(十八英吋*十八英吋大小)。如果能找到好的堆肥,那最理想,否則,就買現成裝袋的土壤。在土壤的表面,灑上滿滿的葵瓜子、苜蓿、蘿蔔或是豆類種子,上面蓋上濕報紙,每天澆水,三、四天後將報紙拿開,七、八天後就可以收成了。把芽割下,將根留在土中。把這箱土翻倒在另一個空箱子裏,然後在土中再種芽菜。如是這般的,將土倒過來、倒過去,種上幾回後,土壤中就充滿了芽菜根,非常肥沃,可以把這些土壤分送給朋友來種菜。通常兩箱的芽菜,一個小家庭就吃不完了。(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 Bob Cannard提供)
問題十四:植物長蟲了,該怎麼辦?
解答:
  如果土壤每種一次就更肥沃的話,其中的病蟲害就會減少,植物也會越來越健康。慣行的農耕法是採用化肥及農藥,殺蟲像是一場戰爭,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所以有機農法不主張殺蟲,認為蟲是我們及植物最好的朋友,因為它讓我們了解植物健康的情形如何。如植物長蟲就表示,供植物生長的四大類要素 (有機肥、礦物質、陽光、微生物)不平衡,需要改善。如果使用殺蟲藥,反而就無法知道植物真正的健康情形,也就無法對症下藥。(問題解答由有機農耕專家Mr.Bob Cannard提供)
問題十五:

您好,家父在海拔900公尺左右的山坡地種植番茄,但似乎得了嚴重的病害,可否麻煩您幫我們診斷看看是得了什麼病呢?是否能有改善的方式呢?附加檔案為兩禎對照圖片,在此先謝謝您了。

一位希望老爸的心血不要再泡湯賠錢的女兒敬上

正常的番茄http://ae-organic.ilantech.edu.tw/organic/service/images/normaltomato.JPG

不正常的番茄http://ae-organic.ilantech.edu.tw/organic/service/images/offnormaltomato.jpg
解答:
圖不是很詳細,不過我想應該是蕃茄青枯病--

病 名:番茄青枯病

病原菌:
      
本病由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引起,該細菌屬於非螢光假單胞菌( non-fluorescent pseudomnonad ),革蘭氏陰性,桿狀,大小為0.5-0.7×1.5-2.5μm,多數無游動性,但少數具有極生鞭毛,菌體內會累積多-β-羥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顆粒。在TZC培養基上形成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粘性梳質狀,中央紅色而周圍白色的菌落,這種菌落形態可作為簡易鑑別青枯病菌之用。青枯病菌的變異性大,依病原性或感染寄主的不同,可區分為四種或五種生理小種,台灣所分離到的病菌均屬於第一生理小種,亦即寄主範圍最廣,能感染多種茄科植物的生理小種,但在此生理小種內又因危害寄主種類的不同,再細分成至少八種病原型,此外,如依生理生化特性的差異,青枯病菌可區分為四種生化型,台灣分離的青枯病菌屬於第三或第四生化型,但極少數菌株為第二生化型。

病 徵:
      
本病之病徵會受植株株齡、病勢進展之速度及環境因子的影響,但主要的病徵為急速萎凋、矮化和葉片黃化。在春、夏季高溫多濕,番茄生長旺盛之時,每當雨後放晴常可見原本翠綠的番茄,在幾天之間葉片下垂,急速萎凋死亡,但罹病植株仍保持綠色成青枯症狀,故將本病稱為「青枯病」。若番茄植株較老或環境因子不適宜,使得病勢進展較慢,可以先看到葉片下垂(Epinasity),心葉捲曲,然後葉子由上往下萎凋在罹病莖部看到有不定根產生;有時病勢會進展到一半突然停止,而使植株矮化葉脈變黑,葉片慢慢黃化。若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用手擠壓病莖,會在病莖的斷面溢出白色的菌泥(Ooze)。最便利而可靠診斷本病的方法是將罹病莖剪成小段再縱切成兩半,丟入盛有水之透明玻璃杯,靜數分鐘後,可看到病莖周圍跑出乳白色的煙紋,此乳白色的煙紋乃是本病之病原菌所組成,有上述現象則可判斷為番茄青枯病。

病害環與發病環境:

      
本病菌乃是土壤傳播病菌,生存在土壤中的病菌可經由寄主根部的傷口侵入植物體內,而在維管束之木質部大量繁殖,可以產生粘質多醣類(Slimy polysaccharide)阻塞導管,妨礙水分的輸送,造成番茄植株萎凋死亡。本病原細菌在植物體中繁殖,於植物殘體及土壤中存活越冬。據文獻記載,本病原菌在連續種植非寄主植物的土壤中,可存活十年之久,在休耕的田裡也可以維持四年以上。土溫25~30℃,PH值6.2~6.6潮濕土壤為病原菌生存的良好環境。被害植株也可由根部釋放多量的病菌到土壤中,從而再感染鄰近健康的植株根部,這種根與根間的病害傳播已被證實可在田間發生。這種傳播方式可能造成田間如果只有局部植株被危害後而能漸漸蔓延使多數植株發病的原因之一。污染病菌的曲床培育出的幼苗,有時外觀雖然無病,但可能已被病菌潛伏感染,移植於本田後,病害可隨幼苗而傳播。此外,附著土壤的鞋子及農具也可能傳播病菌。一般認為青枯病菌可在土壤中生存很久,但其生存的長短因不同菌系而異,也受土壤環境因子的影響。潮濕土壤適合病菌的存活,而乾燥及淹水土壤不利其生存;酸性土壤也較不適宜。病害的發生,與溫度及土壤濕度關係密切,溫度及濕度高最適宜發病通常溫度低於20℃時不太發病,土壤濕度低也不利發病,因此夏季或高溫多濕季節種植的番茄發率高且被害嚴重,而冬季栽植者較少發生。土壤質地與病害的發生似無關係,又台灣大多數栽培作物田間的土壤酸鹼度也適合本病的發生,土壤中若有根瘤線蟲存在,能促進病菌的感染率而增加病害發生。

寄主範圍:

     
青枯病菌的寄主範圍很廣,可感染二百多種植物,在台灣常見的寄主是茄科植物,如番茄、菸草、甜椒、茄子、馬鈴薯等,另外也可危害落花生、天堂鳥、草莓及紫蘇。

防治法:

      
栽培抗病品種:番茄品系對青枯病菌的感受性有差異,目前己有抗病品種,但高抗栽培品種尚待育成。抗病育種必須在本地進行,以育成對本地的菌系具有抗性的品種,國外育成的抗病品種在本地不一定就有抗性。

使用健康移植苗:避免在含有病菌的田土作為苗床。

輪作:

     
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尤其與水稻輪作最為有效,通常水稻作為前作時,能降低土壤中病菌的濃度而減少病害發生。

施用土壤添加物:

     
溫室試驗證實SH土壤添加物能有效防治青枯病,田間試驗尚待進行,如有同樣效果,則對青枯病的防治將是一大佳音。
生物防治法:根部的拮抗細菌對青枯病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如能選到實用的拮抗菌株,則生物防治法也能發揮防病效果。生物防治要達實用,需要長期的研究發展。
        其他耕作措施:選擇秋冬季栽培、休耕時翻土曬或灌水淹土、清除田間餘留的病株及雜草、避免發病田再種植、灌溉水澼免由發病田引入等等措施,都可預防或減輕病害發生。

資料來源
農業試驗所網站  http://www.tari.gov.tw/

(本解答由本站有機論壇讀者風箏怨所提供。)
資料來源:
吳三和 做個現代陶淵明 鄉間小路 87年2月號 第24卷。
陳能敏 永續農業之答問集 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  85年7月出版 p287-292。
有機農業論壇討論與回應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