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0629685303871/
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m4/showobj.php?objno=c110133
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 農地新聞
里山倡議在台灣 農業部門缺席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7月22日

生產應涵蓋社會及生態價值 本報2013年7月2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農田不但是一個生產基地,養活人們,它也孕育了一個生態系,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維持農田裡的生物多樣性;長期以來賴以維生的農民,聚集而形成的農村,創造了獨特的生活步調、聚落關係及農村景觀,這些因農業所創造的多元價值越來越為國際所關注。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簽約國大會,由聯合國大學以及日本政府整理了日本的在地經驗提出了「里山倡議」,為詮釋農村的多元價值拔得頭籌。從此里山倡議代表著兼具社會與生態價值的生產基地。

這股風潮也影響了台灣社會,當民間積極推動兼顧社會及生態的生產地景及景觀時,農業部門全數缺席,顯示既無法回應國際趨勢,發展本土的里山論述,更無視於台灣農業的多元價值。
尋找台灣的里山精神提到「里山」,台灣有不少人誤解為一處日本地名,其實它指得是從平地一直到海岸的生產基地,這一片原用來生產給人類飲食的基地,隨著現代化以及化學工業影響,而變得對環境不友善。

里山倡議談的是恢復這個生產基地古早以來原應具有的社會以及生態的功能。這樣的案例在台灣並不缺,但因公部門不重視農業的多元價值,化約為可變更的土地,一塊一塊地消失。
桃園農地以及埤塘的消失是最經典的案例,即使地方政府頒訂了埤塘自治條例,但卻僅是保護灌溉水道,卻未保護灌溉所及之農田。

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分類,其中ⅡB指的是「持續作用的景觀」(continuing landscape),對應文化資產保存法則歸類為,及包含「農林漁牧景觀」,但台灣幾個具有農業文化景觀與價值之處,例如埤塘、石滬、嘉南大圳,卻都只畫設設備設施為文化景觀,卻未將所澆灌或惠及地農田劃入,並不符合持續作用的原理,沒有農田,這些設備設施是沒有意義的。

即使一向被認為只管糧食生產的聯合國FAO(農糧組織),也在2002年提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為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互動適應下,已能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些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永續發展,就可列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農漁生產基地排除於溼地保育外
此外,水稻田更被國際間視為重要的人工溼地,具有滯洪、淨水、孕育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拉姆薩會員國大會也分別於2008、2012年,溼地公約解決方案新增 X.31、X.15,分別涉及水稻田溼地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解決水稻田和蟲害控制。
但是台灣農業部門卻完全不重視農業的多元價值,至今仍未有農業部門入場談論里山倡議,或提出台灣的里山論述。不但如此,水稻田、鹽田、魚塭等重要的人工溼地,更被排除在《溼地保育法》之外。

甫通過三讀立法的溼地保育法,第4條對人工溼地的定義,「指為生態、滯洪、景觀、遊憩或污水處理等目的,所模擬自然而建造之溼地。」未將因生產為目的所建造的溼地,如水梯田、鹽田、魚塭等,列入人工溼地的範圍,如此一來,這些溼地生態功能便被忽略。第21條,「重要溼地範圍內之土地得為農業、漁業、鹽業及建物等從來之現況使用。」也就是,即使在國家重要溼地內,各種生產行為不需顧及維護溼地生態系,農藥、化肥污染的水源,也可排入國家重要溼地。

生物多樣性公約十分重視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議題,更視水稻田為可維護生物多樣性;而台灣社會卻是保育為禁忌,農漁業部門擔心,一旦將生產為目的的地點列為溼地,很多行為便受到約束。在欠缺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思維下,台灣的里山倡議就只限縮在林務局屬下的一個組每年約3-4億的經費,這還包括野生物保育、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以及社區林業等全國性業務。
欠缺農業團體的加入,就會忽略生產的價值。台灣缺乏一部農業基本法,也沒有生物多樣性國家策略,更未落實於法令中,因此要談農業或保育的基本方針,完全沒有。缺乏法令依據下,農業部門更不會投入里山倡議。 生物多樣性維護靠法制2010年,日本在CBD提出「里山倡議」獲得190個會員國的熱烈支持,里山倡議開始於全世界延燒。日本不但制定生物多樣性國家基本策略,將維護生物多樣性視為國家安全,2008年推出《生物多樣性基本法》,2011年再接再厲推《里山里地法》,讓保育有法令依據。

在CBD之下成立國際網絡簡稱「IPSI」(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of Sotoyama Initiative),目前共有142個成員,台灣有3個組織加入,分別是東華大學、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以及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竹山農會新科女總推廣在地農特產品養生番薯麵
NOWnews – 2013年7月17日
記者蘇彩娥/南投報導

南投縣竹山鎮農會新科總幹事鄭文惠,為推廣行銷竹山農特產–「蕃薯」首推養生「番薯麵」;日前最為國人重視的毒澱粉事件,讓民眾擔心市面上的麵食皆為毒澱粉製造而拒吃,總幹事鄭文惠藉機強力推銷,由竹山鎮農會田媽媽家政班研發的伴手禮「番薯麵」,以傳統的日曬風乾方式,強調絕無添加化學色素、香精、防腐劑、抗氧化劑等,原色原味、百分之百的純天然「番薯麵」,絕對是國人食用麵條的首選。

鄭文惠表示,行政院農委會輔導的竹山鎮農會田媽媽家政班將兩種食材結合,做了無數次的實驗,克服了番薯容易黏卻無筋的困難,製成了一條條名副其實的蕃薯麵,以蕃薯及蕃薯葉的天然色澤來呈現黃、紫、綠三種顏色,天然的色澤讓人看了賞心悅目,胃口大開,唯 因為是以傳統的日曬風乾方式,所以無法大量生產。

鄭文惠並強調「番薯麵」通過SGS認證,健康無毒,國人想要吃得健康又安全,就一定要選擇百分之百的純天然「養生蕃薯麵」,這絕對是一份值得信賴而不可錯過的日常保健食品!目前僅在各合作農會超市有銷售,希望國人都能支持優質農特產品,可電洽竹山農會049-2625377 。
農產結合景點 體驗農村生活享受
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嘉義縣竹崎鄉公所去年結合體驗農業活動推動觀光農園遊程,增加農民收益,更帶動旅遊休憩遊客逐奇,為將當地農產品之產期與嘉義山區豐富觀光資源互相結合,17日特邀請嘉義縣轄內各旅遊業者辦理「觀光農園農業體驗說明」,除了宣導農民提升農產品品質,並結合觀光景點,以活絡竹崎地方產業經濟。

嘉義縣竹崎地區農特產有從高山到平地的竹筍、高冷蔬菜、酪梨、高接梨、荔枝、龍眼、甜柿、茶葉、柑桔、蜜棗等;休閒產業有竹崎平原地區和石桌民宿區、奮起湖風景區、頂笨仔文化園區等,這些農特產品及休閒旅遊景點皆受近年風災、水災之衝擊,造成遊客逐漸流失,竹崎鄉公所期望以農產品結合觀光景點,活絡竹崎地方產業經濟。

竹崎鄉公所農業課課長張再基指出,酪梨、高接梨為竹崎鄉當季應景水果;養生雞蛋為最近消費者爭相搶購很夯產品,無毒、低膽固醇,是為養生優質營養品;又,竹崎鄉香蕉大多種植於山坡地範圍內,生產期較長,質地香Q甜美,口感細緻,富含蛋白質、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為絕佳果品;烘焙「荔枝乾」,除延長銷售時間外,更保留存荔枝的特殊風味;「天然的尚好」遠離農藥、網室栽培、無毒農田目前已成為竹崎各蔬果產銷班成員的共同認知,因而孕育竹崎山區優質的蔬果。

竹崎鄉長溫良恭表示,藉觀光農園農業體驗說明活動宣傳外,更宣導農民提升農產品品質、建立口碑,吸引遊客到農村或農業生產地從事休閒活動,體驗農業生活享受田園風光,讓農業與休閒觀光遊憩相結合,提昇農業的活力,歡迎各界踴躍至竹崎踏青採果,品嚐農民辛勤種植的甜美多汁的果品,協助農業的推廣。
彰化二林鎮農會紅龍果評鑑賽 質優口感佳
彰化二林鎮農會,今天舉辦紅龍果評鑑比賽,吸引許多農民參賽,儘管先前蘇力颱風危害,不過因農民普遍使用「套袋」栽培受損有限,不論外觀、果形或風味與口感都相當優良,希望透過評鑑來提昇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
(李河錫報導)
全台紅龍果栽種面積廣達一千公頃,彰化二林地區就有兩百多公頃,成為生產重鎮,目前鎮內有八個產銷班,因為品質優、甜度高,不僅連年勇奪國內評鑑大獎,並協助本土紅龍果外銷日本;二林鎮農會為了提昇紅龍果市場競爭力,十七號持續盛大舉辦年度紅龍果評鑑比賽,共有三十多位農民前來參加,擔任評鑑委員的前農試所研究員廖吉彥博士表示,儘管先前有蘇力颱風帶來強風豪雨危害,所幸農友們對於紅龍果普遍採取精緻化與套袋栽培,受損層度有限,除了甜度受到下雨有所影響外,不僅產量豐,果形、外觀、風味與口感都相當優良;除了依照各評鑑委員專業能力評分外,並透過精密儀器檢測糖度,讓評鑑過程更加公平、公開與客觀,希望協助本土紅龍果提昇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
 二林鎮農會理事長蔡宗廷表示,紅龍果含有植物性白蛋白、花青素、維他命C以及水溶性纖維、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不僅以成為化粧品名貴材料之一,更是少數沒有農藥汙染的天然水果,果肉可生食、冷凍乾燥,亦可做成冰沙、果汁,水果沙拉與甜點,是夏季消暑最佳的健康食品,現在前來訂購品嚐正是時候。(攝影:李河錫)
雲林規劃近億經費 投入農水路改善
雲林規劃近億經費 投入農水路改善
好房News地方中心/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規劃近億元的經費,將更新改善大東、尖山、大義、大埤及舊庄等5區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面積計達389公頃,將在8月底前動工,將近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使農產品運銷順暢,大大節省農民維護管理勞力費用,提昇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整體發展。
大東農地重劃區。

地政處長陳光鈴表示,民國70年代以後,農作機械車輛機型日漸加大,早期完成之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工程,無法讓農機通行,為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使農產品運銷順暢,雲林縣政府自77年度起即積極辦理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
對60年度以前完成之農地重劃區內,原有農路路面寬度未達4公尺者,將給、排水路,配合施設混凝土U型溝,把農路拓寬改善至4~6公尺以上,並在路面舖設碎石級配並植栽樹木綠美化,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經營的需要,全縣至目前為止計辦理140區,受益面積達1萬5,687公頃。
縣長蘇治芬表示,完成更新改善地區,效益良多,甚受農民肯定與歡迎,縣府今年再向中央爭取經費8,400萬元,縣府配合款1,480萬元,合計9,880萬元的經費,更新改善大東、尖山、大義、大埤及舊庄等5區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面積計389公頃,受益範圍涵蓋斗南鎮新崙,水林鄉海埔,二崙鄉油車、大義,崙背鄉舊庄,大埤鄉三結、北和、南和、北鎮、怡然、西鎮與大德等村里。
台北有機 食栽有讚 認養有機農地 圓都市田園夢
自立晚報 – 2013年6月25日 下午7:57
(記者黃秀麗台北報導)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推出有機農地認養活動,讓市民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也能親手種出安心蔬菜,讓都市田園夢不再是幻想空談。

產發局為了讓市民與農場展開第一次接觸,將於7-8月舉辦10場次的「有機農場認養見面會」,最好康的是,每間農場前5位認養人還可獲得臺北市有機蔬菜產銷班所推出的「有機蔬菜宅配箱」一箱(市值688元)。

產業局局長黃啟瑞說推出有機農地認養活動,農場遍布信義、士林、內湖、南港、北投區等,認養期間自102年9月至12月,農地10坪為一個單位,4個月認養費用5000元,適合一家人活動,讓市民朋友可以自己種有機蔬菜,準備新鮮食材,將健康營養原味帶回給家人共享,實現『產地-嶽鉆s距離』的概念。

民眾在農地耕種的同時,也會有專業農民現場提供有機耕種技術給大家,傳授種菜的小撇步。產業局還會在不同農場還提供農場生態導覽、贈送自製加工品等多樣加值服務與活動。

除了農地認養,產業局也推出木柵有機(轉型期)鐵觀音、紅茶及白石湖有機草莓供民眾做產品認養,包括木柵有機(轉型期)鐵觀音和紅茶,認養費用為3600元/600g(含宅配費),有機茶園同時也提供生態導覽、有機茶試飲包的優惠分享給市民朋友。

此外,白石湖有機草莓提供民眾體驗採果,認養費用2000元/5台斤,歡迎全家大小一同揪團去採果,農場也準備了自製草莓醬、草莓盆栽要贈送給同好,歡迎市民朋友來到這城市的角落與久違的土地再一次美麗邂逅,相關資訊詳見臺北有機農業資訊網。(黃秀麗攝影)(http://www.organic.taipei.gov.tw/)
第一頁 上一頁 36373839404142434445之 120  下一頁 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