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80629685303871/
https://www.xn--15q40lgd772oe4cssyzpe.tw/m4/showobj.php?objno=c110133
目前所在位置: 首頁 > 農地新聞
耐熱高麗菜 口感甜纖維少
2012-09-19 記者:鍾麗華

高麗菜適合在冷涼氣候生長,夏季需往高冷地栽培或依賴國外進口。為克服夏天平地無法種植的問題,台中農改場育成耐熱高麗菜「台中2號」,可耐熱攝氏25到35度,比一般蔬菜的15到21度,適應的溫度更高,若技轉順利,農民明年6月可取得種子種植,消費者最快明年8月可吃到。

台中農改場表示,台灣高麗菜品種以「初秋」為主,市占率高達70%,但該品種不耐熱,近年興起的高麗菜「228品種」為台灣目前最耐熱的商業品種,但賣相與食用品質不佳。

歷經30年努力,該場育成「台中2號」,在夏季高溫下栽培,平均葉球重約1.7公斤,球形優美,口感甜、纖維少,目前正技轉與申請品種權中。
白河禁獵採 盼體恤地主保育的苦心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18日 上午4:30

〔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白河報導〕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動植物生態豐富,不少山區仍保持原始林風貌,然盜獵、盜採仍頻傳,有地主豎立告示牌警示,動之以情,盼體恤地主保育的苦心。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調查指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涵蓋十五區、鄉,陸域面積八萬八千零七十公頃,水域面積三千三百八十公頃,總面積約九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頃,涵蓋五座水庫包括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虎頭埤、白河、尖山埤水庫。
區內動物以鳥類及蝶類最為豐富,又以曾文水庫八十種鳥類、七十七種蝶類,青山仙公廟一帶五十七種鳥類、六十種蝶類,數量最多。特有植物約有一百餘種,分布情形以急水溪流域六十四種最多,白河水庫集水區五十八種居次。
保育人士表示,也因西拉雅風景區保有原始林相的地區仍多,盜採、盜獵仍時有所聞,包括山豬、長鬃山羊、山羌、飛鼠、松鼠、野兔等,迄今仍見捕獵行為,而龍柏、筆筒樹、七里香等高價園藝植物,也是盜採者覬覦對象。
不過,山區仍有不少民眾相當重視保育工作,例如從茶園往福安宮的登山步道,就發現有地主豎立告示牌,要求「請尊重他人種樹育林的苦心,切莫進入森林設陷獵捕野生動物,或搜取任何樹木植種(山棕葉及種子都包含在內)」。
西拉雅風管處人員不諱言地指出,以風管處有限人力,加上風景區內權屬單位遍及農委會、台南市政府、嘉義縣政府等中央、地方各級單位,要有效管理取締違法行為,著實力有未逮,希望透過官民攜手共同維護山林自然風貌。
地瓜"人模人樣" 澎湖農民嘖奇
民視 – 2012年10月18日 上午12:54

澎湖一位黃姓民眾,在自家農地上採收到一顆地瓜,形狀相當特別,看起來就像是小孩的模樣,加上地瓜上頭還連著沒有砍斷的地瓜莖,還有人乍看認為根本就像外星人。
黃先生在農地裡收成地瓜,這次竟然挖出一個個頭不小,外型長的像娃娃的奇特地瓜,從這個角度看似乎有頭、有脖子、有手臂,還有身體,左右腳也很清楚,還帶了點藝術大師羅丹作品沉思者的味道,但連著上頭的地瓜莖,看起來又像卡通外星人。
住在澎湖湖西東石村的黃先生,在自家不大的農地裡種了幾排地瓜,想吃的時候就挖一點,一般挖起來的地瓜,形狀都很正常,但偶而就是會挖到奇形怪狀的,像這個,從接近表土的地方看起來,就像是地瓜的連體嬰,挖起來一看,果然個頭特別大。
會長出怪地瓜原因是什麼,黃先生也不知道,但就是這個小孩模樣的怪地瓜,讓他一直捨不得吃。不過,怪地瓜本質上還是個地瓜,放久了也會腐爛,也因此,黃先生說,最終還是會下鍋,也品嚐一下這外星人地瓜大餐。
台南水交社老樹遭砍 民代要求移植保存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0月17日 下午4:30

台南市「水交社重劃區」老樹頻傳失竊,近來又有一棵龍眼及芒果樹被砍,砍伐手法相當粗糙,由於老樹所在位置已賣給建商,市府相關單位將研議把未遭毒手的老樹移到公園保存。
(劉怡伶報導)
開發完成的水交社重劃區,前身是空軍眷村,市府賣出30多億元抵費地,最近已有建商進駐大興土木,近來有民眾發現區內有珍貴龍柏及九重葛遭人盜伐,市議員林美燕更接獲里長反映,位於市有地上的龍眼樹、芒果也遭人砍頭,只剩下樹幹,手法粗糙,鄰近還有一棵百年棗樹及荔枝、楊桃、龍眼等,為了預防不測,她特別找來地政局及農業局長實地勘查,希望全力保樹。
林美燕指出,當地屬「荔宅里」,早期家家戶戶只要有空地就會種植荔枝樹而得名,所以她希望保留這些老樹,如果無法原地保留,至少尋覓適當地點移植;尤其位於水交社路上的百年棗樹,日前地方還為棗樹慶生,現由里長認養,希市府列入珍貴老樹,豎立說明牌並加以保護。
農業局長許漢卿、地政局長林燕山及市府官員勘查後認為,砍樹手法相當粗糙,但仍留枝葉幼苗活口,可能想移植;地政局長林燕山表示,將會財政處,將公地上樹木移植至「公六十一」,農業局長許漢卿表示,市區要栽種二十多年大樹並不容易,將配合移植至公園內。
台南巴克禮公園螢火蟲棲地 遭刨地種菜






















自由時報-2012年10月17日 上午05:00


〔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巴克禮公園螢火蟲棲地遭人佔用濫墾種蘆薈,復育棲地水流遭阻斷,嚴重影響螢火蟲棲息,市有公園預定地淪為私人菜園,保育人士及里長大嘆:「實在離譜!」市府公園科指出,將全數剷除恢復原貌。

市府公園科昨天派人現勘,發現整條賞螢步道有長達約一百米遭濫墾佔土,原本茂密的草叢棲地全被夷為平地,再開墾種蘆薈及藥草等植物;而棲地內的竹溪上源水流,也遭阻斷築成兩座小水壩,並在渠道內填土開墾。

崇明里長李仁慈說,巴克禮公園螢火蟲已復育多年,為都市中難得的一處賞螢景地,棲地遭佔用濫墾,連流水也被阻斷成為死水,嚴重危害水生的螢火蟲—黃緣螢的棲息,並影響明年螢火蟲族群發生的數量。

台南環盟理事邱春華說:「這實在很瞎!」賞螢步道外觀並無異樣,但內部卻遭侵入,棲地成了菜園,若繼續擴張下去,明年恐將無螢火蟲可賞。

公園科人員表示,該地為公園預定地,屬巴克禮公園第二期開發用地,墾地種菜屬佔用行為,將先公告一週要求佔用者自行移除,不移除則派員剷除,水道也會恢復原狀,以利螢火蟲棲息。
【糧食日】石油匱乏 生態農業保糧安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17日 上午5:03

國際糧食日報導(下) 本報2012年10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架構糧食安全網,除了制定目標,農法的改變更重要。科技經濟組助理研究員吳惠萍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問題與建議〉一文中即提出調整休耕政策、應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積極研發抗逆境新品種,以及訂定最低糧食自給率,以降低糧食供應風險等4項解決方案來因應。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近日更有民間團體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確保長期糧食安全。
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有20年的時間,直到2010年有機耕地面積只佔所有農地的0.5-0.7%,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問題就出在政策未轉型,若不透過政策轉型,將鼓勵慣行的心力轉而投向有機農業,改變是無法發生的。 有機農業促進條例政策轉型
由仰山文教基金會主導推動的「有機農業促進條例」,期待透過立法積極推動有機農業,30年內打造台灣成為有機國,此法案預定下個月送立法院審議。郭華仁說,面對台灣加護病房式的農業,仰賴農藥管以及化肥管餵食,一旦石油耗竭,便種不出糧食,現在再不推動有機農業,等到買不起糧食,恐怕來不及。
台灣鄰近國家都先後頒布類似的法案,例如韓國1997年制訂的「親環境農業促進法」、日本2006年實施「有機農業促進法」以及菲律賓2010年頒布「有機農業法」。台灣卻剛草擬法案,不但如此,農委會人員認為已經有「農產品驗證管理法」了,何必要一個新的法,郭華仁說,「這是犯了最典型的化約論的錯誤,把有機農業的大格局簡化為有機驗證而已。」
條例內容有9個重要做法,包括成立國家有機農業促進委員會,農業預算轉型有機,經委員會通過之後才得以實施,對於轉作有機的農地進行3年生態復育補助、5年轉型有機補助,貼補轉型期土地尚未恢復肥力之前,減損的產量;因為是對地補貼,因此未違反WTO。推廣「有機農業區」。
此外,在鄉鎮設立有機推肥場、資材場,鼓勵農藥、化肥減量,並且在學校推動綠色教育、綠色採購在地食材。針對有機農業由政府成立農民市集、產銷平台。 環境污染成本應由社會共同承擔
除了立法,仰山文教基金會已針對宜蘭縣評選出大吉、行健、中山、八寶4個有機農業的種子社區,進行「造村」策略。
不過,長期以來,有機驗證讓申請的農民,必須承擔土地與水的污染成本,形成外部環境污染的成本內部化,過於嚴苛,往往令農民望法興嘆。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指出,這些現有環境既存的污染成本,若沒有社會全體來承擔,推動有機農業恐怕有困難。 重藥物不重食物
黃淑德表示,長期以來政府資源的傾斜,無論是補貼政策、農校教育或從業人員,都未受到重視。「我們不重視食物,我們重視藥物,我們給醫療體系非常多的權威,但是我們給糧食從業人員,從最基本的養成,例如屠宰場肉品市場的從業人員,從來沒有給予足夠的教育訓練、職業尊嚴到顧客保護,如此一來,我們怎麼期待一隻豬可以被好好的養大,透過運送過程中、屠宰、分割變成好的肉品。」
黃淑德說,農業最基層生產到中游運輸加工的人,如果沒有提升的話,只有一些唱高調、以億元為單位的研究案在工業局體系下委託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授研究案,依賴這些學者以及研究案的結果,是讓政策和現實脫節的,產業無從提升,問題也沒有解決。 錯誤政策傷害農業
除了推動有機農業用以在石油短缺時勝出,捍衛台灣糧食安全的從業人員,並未受到合理的待遇,政府與社會的輕忽,加上錯誤的政策,讓農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指出,長期來政策上三大錯誤,首先是農地政策: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通過,農地開放自然人可買賣,耕地分割從5公頃降到0.25公頃,放寬農舍申請規定。0.25公頃的農地就可以讓售、蓋農舍,如此一來,使得灌溉系統受到破壞,生活廢水直接排到田裡;而農舍或違章工廠的入侵,更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其次為休耕政策,鼓勵廢耕,農地的休廢耕若持續太長的時間,將會提高復耕的難度,單單灌溉水路的恢復,就要花費不少功夫。此外,休耕政策使得人才無法接續。以及水資源政策,將水撥給財團、企業,造成農業用水不足,超抽地下水,甚至影響高鐵彰化以南的行駛。 餵飽自己兼顧他人
糧食安全是人類21世紀最艱難的挑戰,隨著今年各主要糧食出口國遭遇乾旱,糧食生產不足,不斷傳出幾個國家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困境。
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料,就在此時此刻,世界上每8人當中有1人是餓著肚子睡著的;雖然飢餓人口10年來降低了1億3千萬人,仍有8億7千萬人處於飢餓的狀態。10月出版的《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列出35個受糧食不安全影響並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其中28個在非洲。
基督教主禱文裡所教導的,「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對窮國而言,吃飽就是天國的確據了。正在帶著農民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復耕雜糧的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表示,國際糧價每升高1%,對有錢的國家只是多付一些錢買糧食,對於窮國卻是有更多人處於飢餓,甚至餓死。台灣應以宏觀的角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善盡糧食生產的責任。(完,2/2)
【相關報導】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雜糧 台灣重建糧食安全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 再論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 由糧食安全檢視台灣休耕政策
- 從米食文化到糧食安全
- 糧食安全何去何從?
► (1) 農委會宣布:2020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
► (2) 糧食自給率低 還有大批農田休耕
► (3) 消失的良田
► (4) 糧食安全 先保有足夠灌溉用水
- FAO
第一頁 上一頁 42434445464748495051之 120  下一頁 最後頁